突出服务武夷新区 加快童游跨越发展
| 招商动态 |2017-01-30
(童游街道白改黑新貌—张正松摄)
借力“十三五”开局的契机,2016年,童游街道以科学发展为根本,凝心聚力,继续扎实推进童游街道和谐快速发展,突出服务武夷新区,积极打响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助推童游街道跨越式发展。截止2016年10月,规模工业企业20家,完成工业总产值147483万元,固定资产投资91750万元 ,农业总产值42175万元,比增2.2%。
精准征迁,服务新区发展
了解每一个征迁户情况与诉求,建立详尽的一户一档,制定恰当征收工作方案,细心与征迁户讲解,耐心与其核对……征迁的每一个环节、每一个细节,征迁干部们耐心细致,不厌其烦;为拆迁户子女介绍工作,帮老人家处理医保报销问题,替被拆迁户的子女联系学校……一桩桩,一件件,征迁干部们托人情、跑腿、磨嘴皮,把被征迁户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工作。热心张罗,真心相助,拉近征迁干部与拆迁户的距离。“把被征迁户当自己的亲人,为被征收户谋发展。用真心、真情和真诚对待被征迁户,就能化解被征迁户的心结,赢得拆迁户的理解与支持。”新村片征迁负责人朱育新这样告诉我们。
童游片区作为武夷新区“南城北旅”规划布局中的重要一环,紧密围绕“融入新区、服务新区”这项中心工作,贯彻开展“服务新区、服务项目、服务群众”的“三服务”活动,实施精准精细征迁,强化“三三归一”征迁工作法,持续高效推进征迁工作。
结合规划,定任务。童游街道统筹各方力量,充分分析武夷新区规划布局,明确做好南林核心区、新岭片区、赤岸片区后续征迁及建阳区城市发展征地拆迁工作的目标。由街道精心设立拆迁时间表,由南平市、建阳区、童游街道、各村抽调组成的170多名的征迁干部,以“白+黑”和“5+2”的工作态度,采取分片分组包干和倒计时工作法倒逼推进征迁进度。同时,积极拓宽工作思路,妥善解决了难点户房屋拆除、征地、测量土地重叠地等难题。
结合实际,做工作。街道征迁人员在工作中坚持以情感人、以理服人、以法制人,最终实现和谐依法征迁。在征迁工作中始终秉持“两统一两灵活”的原则,即征地思想上统一,坚持听取民情,尊重民意,维护民利,科学决策;政策统一,坚持同一标准、同一政策、同一步调,确保做到客观、公平、公正;方法灵活,坚持多调查,多分析,多走访,多协调,因人施策,开大会,下田头,充分发挥群众作用,让群众动员群众,确保征地工作和谐有序进行;保障灵活,深化贯彻“四保障”,即就业保障、养老保障、安置保障、引导保障。
(建设中的万达广场)
(新区火热的建设场面)
美化环境,共建美丽童游
步入七姑村,只见村民悠闲的在由透水砖与鹅软石铺设的路面上散步,孩子们在大理石铺就的小广场上嬉戏玩闹,潺潺的溪水从新建廊桥下穿过,清澈的水面映照着两岸别样的风景,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。“青青河边草,绿绿古道间。污雨分道走,古居民风好。”是童游人建设美丽乡村的共同目标。
2016年,童游街道美丽乡村的工作是始终居于前茅,万人保洁工作已形成常态与机制化,百村示范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,在保证“干干净净,整整齐齐”的前提下,保持古香古色、纯朴民风,古居风貌气习。
在美丽乡村建设中,童游街道始终坚持“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”的工作原则。全方位发动宣传,贴标语、挂横幅,党员家庭示范带动,从视觉、听觉营造全民参与浓厚氛围。让群众了解明白美丽乡村建设是群众自己的事,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;全方位统筹规划,分阶段展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。以建设高铁沿线七姑、溪口、东泽、新岭四个美丽乡村示范村,在村庄现有的基础上,进行全面升级改造,打造街道建设美丽乡村的样板工程,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。加强管理,建章立制,实现农村环境管理的常态化和长效化。建立健全《乡规民约》、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》等规章制度,引导群众自发、自觉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。街道、村环卫工人时时巡查,发现卫生死角及时清理,同时,加大对农村保洁人员的管理和奖惩力度,确保垃圾日产日清,全面提升改善农村保洁水平。
(美丽乡村水尾村)
(东泽村文化墙)
精准扶贫,助推全民小康
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。”这是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生动而深刻的命题,童游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,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,狠抓落实,精准“滴灌”攻克“最后堡垒”。
定目标,重精准。童游街道为打好这场扶贫攻坚仗,街道党委书记亲自挂帅,村居挂点领导负责,坚持扶贫贵在精准、重在精准、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原则。采用村民申报、村居管理、街道把关,对贫困家庭和人口进行逐一核实、造册、公示,按照生活需求、生产需求、就业需要、入学需求、就医需求以及脱贫期望等,分门别类对贫苦户实施“一对一”系统帮扶,最终确定全年帮扶375户困难群众脱贫。
定机制,严落实。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,童游街道在扶贫工作中,建立健全一套识贫、脱贫的长效机制,确保扶贫工作有成效。识贫机制分为“一看二问三访谈”法。一看,看房看粮看劳力,摸清困难情况;二问,问邻里问村干,确认真实情况;三访谈,访谈本人,理清原因和需求。脱贫上结合童游实际情况,因地制宜构筑政府、企业和社会多方联动机制,形成“两式六批”帮扶方式。“两式”即对于缺乏劳动能力、或因遭受自然灾害、意外事故、重大疾病的贫困户,实施“保障式”帮扶,健立完善保障基本生活相关的供养救助模式,做到“两不愁三保障”(吃不愁,穿不愁,住房、医疗、养老有保障)。对于有劳动能力但缺资金、缺技术的贫困户,实施“开发式”帮扶,由政府牵头开展农业科技、职业技能培训,鼓励企业拿出一部分岗位、一部分资金,采取专项招聘、开展农企合作模式等方式,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,培育特色农业产业。“六批”即生活帮扶救济一批、生产帮扶增收一批、就业帮扶致富一批、医疗帮扶保障一批、教育帮扶改变一批、危房改造安置一批。“两式六批”的落实不仅带来了困难群众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改善,也为转型发展赢得了和谐稳定的局面。
(技术员指导烟叶种植)
优化产业,夯实经济基础
一大早,陈伟就来到建阳电子商务产业园内的超人网上超市仓库,穿起蓝色制服打包商品:“这是我今天接到的第七个订单,买家9点下单购买醋、酱油等生活用品,预约要11点半送到,我现在要做好准备。”这家网上超市是建阳首家网上商城,也是建阳电子商务产业园今年“触网升级”打造的项目之一。位于童游街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,占地面积50余亩,新建办公、仓储综合体用房2万多平方米,大型停车场面积35亩,集仓储、物流、教育培训、平台服务为一体的电商平台初见雏形。
童游街道立足于“三个服务”,坚持“求快、求真、求全、求精”。抢抓武夷新区跨越发展的机遇,认真学习各地先进招商经验,探索走出一条适合童游当地招商引资的新路子。充分发挥优势,采取以情招商、以商引商、园区招商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,引进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和转化企业到本镇落户。搭建工业平台,强化服务协调。完善蝙蝠山工业平台10多家企业服务管理,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,促进原有企业的增资技改,继续抓好徐墩牛岭工业平台的进一步开发,为街道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。
优化农业结构、优化产业布局过程中,全力打造标准化、现代化、品牌化的特色绿色生态农业,重点抓好优质稻、烟叶、葡萄、蔬菜、养殖、食用菌、苗木花卉等九大支柱产业的跨越发展,着力培育“一村一品”特色农业产业,引导扶持蔬菜基地加快无公害、绿色、有机农产品规模化种植,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。街道现已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23074亩、葡萄2749亩、烟叶2000亩、蔬菜14310亩,建立烟叶、葡萄、桔柚、蔬菜等200亩以上无公害示范基地20多个,科技示范户160余户,推广无公害农产品30多个。
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在新的征程中,童游街道不断拓展领域,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,积极服务武夷新区,使其成为承接市区,辐射周边,带动全市服务业发展的前沿,承担起新的诸城繁华腹地的重任。(谢武诚/文 林劼/供图)
(溪口村半天窟瀑布)
(彭墩水库全景—张正松摄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