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热点】花一两万元住新房、长风又有“大动作”……能代表普陀这一年的一个字,没想到是Ta!
| 招商动态 |2017-12-21
2017年即将翻页,
又到了做年终总结的时候。
如果普陀区选一个“年度代表字”,
你脑海中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哪个字?
所谓一叶知秋、见微知著,
一个字往往有各种寓意。
“腾”字里有匹马,原来的意思是指马快速奔跑,后来主要有跳越奔腾之意。
岁末,普陀区大事不断:
上海科技金融产业园在苏州河畔长风地区成立,并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二期;
同时,长风生态商务区宣布“东扩、北拓、西进”,由2.2平方公里拓展到10平方公里,构建四个产业集聚区;
60万平方米合用户的成套改造正在加快推进,老房子居民生活环境将得到改善……
如果说要用一个字形容普陀的这种状态,
“腾”字再合适不过。
2017年,
普陀区民生工程热气腾腾、
产业空间腾笼换鸟、
经济社会发展呈腾飞之势,
带来上海“西大堂”人口大区的一番新气象。
破旧立新先腾地
“
沿着母亲河苏州河而生的普陀,民族工业底蕴深厚、早年经历过一轮繁荣和辉煌。然而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,普陀面临着短板挑战和突出问题。
对此,普陀区在“十三五”期间提出加快建设“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、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”的目标。
高标准的破旧立新
先要腾出足够发展空间
普陀区的每一次腾地,都无异于一场重大战役。近年来,陆续关闭了曹杨路果品市场、曹安农产品市场、铜川路水产市场、真如农贸市场、三官堂禽蛋批发市场等多个市场;桃浦转型进程中,完成了大量土地收储、交地和土地出让等;“五违四必”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,一批沿河区域的违法建筑陆续拆除,腾出了苏州河及其支流滨水空间……到目前为止,全区已腾出超过3000亩土地。
不久前,占地21.5万平方米的真如“绿廊”规划落地,腾出的铜川路水产市场将变成生态绿地。据悉,这座长达6公里,总占地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真如绿廊工程目前已完成全部设计,未来将成为贯穿整个真如的“中央公园”,预计将于2019年建成。片区直接辐射并影响北翼的桃浦和真如两大重点功能区,贯穿后将成为推动普陀区转型发展,提升综合竞争力和整体环境品质的重要战略举措。
▲未来真如地区的高颜值“绿廊”规划
而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的中心城区最大规模公共绿地桃浦绿地,很快也将揭开面纱——核心区内50公顷绿地向北延伸,北扩后的桃浦绿地总面积将达到100公顷,呈“丁”字形,由一系列人行道、林荫道、广场、桥梁、观景道组成,为人们提供多种穿行体验,未来将是一个行云流水的“新自然”。
▲未来值得期待的桃浦智创城
科创金融产业腾飞
腾出的空间
孕育了新的产业空间
不久前,上海首个以“科技金融”为主题的产业园区在长风生态商务区成立。上海科技金融产业园规划形成“四大产业集聚区”,普陀科创版图也由此越来越清晰。
“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”包括2.2平方公里长风核心区域,将聚焦推进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等与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,打造上海科技金融产业园的核心;
▲2017长风科技金融论坛举行
“互联网+产业集聚区”包括天地软件园、华大科技园、新曹杨高新技术园区、中环商圈等区域,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、文化创意、时尚设计、影视制作等产业,打造金沙江路互联网影视产业带。完善商贸商圈功能定位、业态配比,推进差异化、特色化发展,打造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。以环球港、近铁城市广场、长风大悦城、中环百联、中信泰富、红星美凯龙等为重点,打造品质卓越的市级商贸商圈;
▲普陀正全力打造金沙江路互联网影视产业带
“智能科技产业集聚区”包括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、机器人产业园、普罗娜智慧照明产业园、天地斐讯创新创业园区、118广场等区域,聚焦发展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等领域,打造上海中心城区西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承载区;
▲位于普陀区的电科所机器人国家检测与评定中心
“国际教育产业集聚区”包括长风公园、华东师范大学等区域,重点推进生态、人文、教育发展,推进校园、园区的公共资源开放共享。
▲华东师范大学
而作为这个产业园的承载区域,长风生态商务区最近也历经了一次重要腾飞:“东扩、西进、北拓”——东至曹杨路、西到真光路祁连山南路、南临苏州河、北至京沪高速武宁路,实现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区域一体化联动发展。同时,普陀区还聚焦资源在此优化完善产业政策体系,形成财税、人才两项普惠政策+专项政策的“2+X”产业政策体系,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。
▲长风生态商务区是上海第一个以“生态”命名的园区
一些落户普陀的企业对这样的产业布局充满期待。目前,普陀区与复星集团、德邦证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,共同整合金融资源入驻。还与上海金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,在本区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二期。
旧房改造
热腾腾上马
经济腾飞的最终目的
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
普陀是130万人的家园,承载着人们美好生活的希冀。
合用户的不成套房屋改造,是今年年末最受普陀居民关注的“热气腾腾”的民生工程。
很难想象,曹杨新村街道居民王阿姨家,原先三代四口人蜗居在24平方米的小屋里,天井都要睡人,在合用空间烧饭洗澡都要排队。历时一年的贴扩建改造,让她家足足多出6.82平方米空间,每天可以笃悠悠多烧几个菜,老人随时可以冲个热水澡。隔壁的阿婆更划算,原本15平方米的房间增加了8.32平方米。
▲经过成套住房改造,居民居住质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
这项改造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菲,但居民自付部分并不多,增加的面积按每平方米收2000元,相当于花一两万块钱住了个新房子。
在最近加快推进的60万平方米改造中,通过移楼梯、动外墙等方式重新布局和分割公共空间,为老房子居民规划出一家一户独立使用的厨房和卫生间。而有关职能部门正在施工工程中不断听取居民意见,寻找更佳改造路径。区领导表示,要想方设法克服工作中的难点,把民生工程办实办好。
▲居民正在跟居民区书记讲述入住“新居”的舒适
招商引资,服务经济
就在普陀招商服务中心
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。
